近日,辽宁省教育厅下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2年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评选结果的通知》(辽教通〔2022〕296号),贺高红教授获得“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贺高红教授:
贺高红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及中国石化联合会“创新群体”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常务理事,“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省教学名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
贺高红教授以第一完成人2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2010年)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2009年),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特等金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创新团队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近5年发表化工三大期刊和J. Membr. Sci.等SCI论文270余篇,他引75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大会邀请报告15次。建设省级工程技术创新平台2个,倾心培养年轻教师,团队中现有青长和青千3人,领导的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创新群体、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多年来主要从事膜分离过程、环保和过程工业节能改造等方面的研究,负责完成(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石油化工重点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课题80余项,其中40余项在企业生产上得到实施,减排CO2超20万吨/年,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超5亿元/年,将我国炼厂气及VOCs处理技术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VOCs膜分离技术从跟跑到全球领跑作出重要贡献,对于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向节能减排等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前沿问题和技术瓶颈,抢占先机、迎难而上,本人发展了有机非多孔膜的成膜和传递理论,建立了高性能膜的应用的快捷设计方法,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和化工产业结构的特点,从自身的科研和区位优势出发,以“理工融合、需求导向、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的研究思路和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解决了我国化工分离与膜产业存在的难点问题、突破国际垄断。在实施工厂项目的过程中,不计个人得失,不畏烈日严寒深入现场,亲力亲为调试设备,优化流程;研制开发的耐溶胀高性能膜,推广转化已成功应用于有机蒸汽回收工业项目,打破了进口膜的垄断;开发并成功实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梯级耦合工艺包,成功实现工业应用,解决了我国炼厂气处理和VOC回收存在的技术落后和回收率低等问题,为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贺高红教授不仅在科研方面呕心沥血,同时,也将教书育人放在工作首位,始终坚持在本科生教学的一线,荣获了辽宁省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化工原理双语示范课/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负责人、主讲的膜分离基础和膜分离过程课程 被分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辽宁省研究生精品课程。目前贺高红教授已培养毕业50名博士生、223名硕士生,其中,3人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1人获大连市优秀博士论文,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及单项奖学金5人次。团队学生先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获得总决赛优胜奖;16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佐治亚理工、普林斯顿大学、洛桑理工等多所国际知名学府交流深造。为企业培养培训大批科技人员,为我国膜材料和过程产业输送了大批高端技术人员,推动一大批相关领域企业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