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高红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系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常务理事,“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省教学名师。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2010年)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2009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创新团队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第十五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017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特别嘉许金奖等。


研究方向

热烈祝贺刘洋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021年07月13日 10:52  点击:[]

2021年6月8日课题组刘洋博士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在西部校区化工实验楼D-113举行,刘洋博士的论文答辩题目是“碳载金属基材料多硫化锂转化调控及机制研究”。本次答辩委员会主席是大连化物所俞红梅教授。

刘洋博士是贺高红教授和李祥村副教授指导的直博生。读博期间,刘洋构建兼具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的金属基多功能电极/隔层材料,通过调控材料的孔结构和催化活性提升锂硫电池综合性能,并揭示了锂硫电池的催化转化反应机制。提出核壳氧化铁纳米微球支撑石墨烯的三明治结构电极材料,通过其充足空间和多硫化锂的吸附/催化作用对穿梭行为的抑制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进一步引入高连通载铂碳膜隔层材料,提升催化活性和储硫空间,增强了锂硫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为进一步提高铂的催化活性,在多孔碳壳内设计了不同程度镍包覆铂纳米颗粒的核壳结构双金属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能垒、促进电子转移进一步增强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从电池结构出发,提出相转化法构建超细碳化铁掺杂的非对称碳膜一体化电极,解决了传统电极制备过程非活性物质集流体的使用对能量密度的限制,进一步提高活性物质含量,增强电极内部电子转移,大大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并简化电池生产步骤,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大规模应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刘洋以第一作者在Smal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篇,并获得博士国家奖学金,出色完成了博士阶段的科研任务。在此,祝愿刘洋博士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切顺利,再创佳绩!


上一条:热烈祝贺张帆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下一条:热烈祝贺张代双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