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课题组王汉利博士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在西部校区化工实验楼D-113举行,王汉利博士的论文答辩题目是“含氟大苯侧基聚酰亚胺合成及其气体分离膜 ”。本次答辩委员会主席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任吉中教授。
王汉利是贺高红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读博期间,王汉利采用干湿相转化法和涂层复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Matrimid 5218聚酰亚胺阻力复合膜,设计了渗透气循环拟稳态膜分离工艺,解决了TFE回收过程中聚合尾气压力降低问题,并首次实现了H2/TFE高效分离,将TFE回收率由传统膜分离工艺的48.8 %提高至90 %;但由于Matrimid 5218聚酰亚胺膜含氟气体渗透速率低,且被国外禁售,王汉利从分子结构角度设计了含有大苯侧基和含氟基团的二胺单体α,α-双(4-氨基-3,5-二甲基苯基)-1-(4'-三氟甲基苯基)甲烷(BATFMM)和α,α-双(4-氨基-3,5-二甲基苯基)-1-(3',5'-双三氟甲基苯基)甲烷(BABTFMM),并通过2,6-二甲基苯胺分别与苯甲醛、4-三氟甲基苯甲醛、3,5-二(三氟甲基)苯甲醛经傅-克烷基化制备出高纯度含氟大苯侧基二胺单体,其纯度可达99.6%以上;利用设计合成的单体,制备了系列新结构含氟大苯侧基聚酰亚胺材料,提高了自由体积,增大了气体透过性,解决了聚酰亚胺材料气体渗透性低的问题;同时通过引入含有羧基的3,5-二氨基苯甲酸(DABA)单体制备了共聚和交联型聚酰亚胺,提高含氟大苯侧基聚酰亚胺抗塑化能力。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王汉利博士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篇,出色完成了博士阶段的科研任务。在此,祝愿王汉利博士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切顺利,再创佳绩!
